評論摘要(共 0 條,得分 0 分,平均 0 分)
查看完整評論
經驗豐富投標人說投標,值得一看!
投標在單位的地位
首先,在任何設計單位的商業(yè)運作上,投標都不會是主營項目。
投標的價值
“保底”這個名字起得很好,再肥也就是保你個底,也就是說發(fā)展商很擔心你,怕你忙里忙外最后連自己的底都不保,所以他給你“保底”,錢一定不多,因為就是個“底”,僅僅略表心意。真說不出是仁慈還是陰險。所以任何一個正常運作的設計單位,都不會依靠這個“底”來謀生。
什么樣的人做投標?
問題來了,一個不掙錢的項目由誰來做?除非項目很吸引人或是很重要,否則一定不是生產骨干更不會是大師來做。即使大師出現(xiàn),也一定是掛名的。一般都是一群剛畢業(yè)的年輕人,體力好,能熬夜,心比天高,命比紙薄。設計單位也樂得訓練一下新人。
設想一下,在一個一般的設計單位中,一個正常的設計骨干已經娶妻生子,在單位中多半還會擔任部分行政工作。這種人如果深入負責地參與項目,一年也就三五個、幾十萬平方米。如果再參與投標,估計腦力、體力都已經不濟了。更何況這種人一年幾十萬元的收入,何來閑心以投標為樂呢?
“設計投標”=“模型和表現(xiàn)圖”投標?
早在幾年前就覺得與其說是“設計投標”不如稱其為“模型和表現(xiàn)圖”投標。
如果有幾家單位肯冒著“底”都不保的危險做設計,當然會使出吃奶的勁。這其中,表現(xiàn)就越發(fā)顯得突出和重要了。
一般的透視還不成,最其碼得是個夜景;樹一定得是一水的椰子樹,高大威猛的那種;裙房一定是花崗或是大理,雕花的那種;群眾不能全是華人,一定得有幾個鬼佬,西裝筆挺,指手畫腳;天空還得有幾個氣球,掛滿了廣告,特商業(yè),特氣氛,近處拐角還得有個星巴克;不管是高架還是高速,道邊一定得有咖啡座,陽傘下全是俊男美女;水面得大,特清,底下有魚,上面有天鵝,不能是鴨子;街上全是跑車,最差也是奔馳,絕對不能有卡車和自行車;天空一定特藍,**朵朵,最好再有幾只自由翱翔的鴿子……
還有模型,現(xiàn)在的領導基本不看黑白圖,透視也就過過眼,最愛看的就是模型。但千萬不能真實表現(xiàn),那叫沒品味;可也不能太抽象,領導看不懂,最流行的是木頭。體量關系不重要,環(huán)境最重要,最好可以把底盤放大1.2倍,多種樹,多放水;一定得有燈光,便于領導向他的領導匯報……一個投標,說它三分設計、七分表現(xiàn)一點都不為過。
“概念”怪胎
國內地產界中“概念”絕對是一個怪胎。從來沒聽說哪個樓盤因為“概念”而好賣,即使想找一個能夠把“概念”從投標到建成貫穿始終的樓盤也很難,可是,“概念”很重要。
如果實在沒轍,以下供參考:項目一定要環(huán)保,特綠色;商業(yè)一定特繁榮,人滿為患;一定要把“以人為本”四個字用七遍以上;不管什么條件,地下的冷水、熱水全用上;住宅一定不能裝空調,光靠設計就能四季如春;辦公樓全是幕墻,八層皮,自己呼吸,特舒服;不管多大的樓,肯定能看到五百公里外的那座山和城市那頭的湖,這叫景觀房。
試想,這種投標,一個務實的、理性的建筑師必是回避的。
關于評委
不知道發(fā)展商怎么想,反正對現(xiàn)在大多數投標中所謂之“評委”的權威性和公證性表示懷疑。別人不敢說,自己就做過多次評委。人家把你請來,當真專家似的供著,好吃好喝招待著,臨走還有紅包,自然要識相一些。
首先要看招標是誰舉辦的,如果是政府,那一定要先摸清局長的意向;如果是開發(fā)商,那一定要先了解董事長的意思,不能給人家添亂;如果實在不明就里,又要先發(fā)言,那一定要先從城市談起,然后是文化,還可以涉獵一些建筑語言和空間情感的話題。
總之,一定要不知所云,云山霧罩,指東打西,顧左右而言他,結論還是要留給領導來下的。至于有些老專家,已經歇業(yè)十幾年,靠開評審會過活,我想組織者們自有評價,不用多言。
如果只是為了找一個好的設計師,投標還有意義否?
其實,建筑師也是靠畫圖過活的人,誰都不想冒不必要的風險。作為開發(fā)商,無非是想借助“投標”尋得一個好的設計師。在現(xiàn)今的社會,誰和誰都能拉得上關系,否則怎么叫“信息社會”。如果要想打聽一個設計師的水平,絕對不止投標一條道。先建立一個互相信任的關系,沒有哪個建筑師不掏心挖肺、當親爹親媽一樣地對待業(yè)主,何必走到與同行刀槍相見,蒙混業(yè)主這一步呢?
更多造價博客請到:造價者博客 http://b.shigoog.com 歡迎分享博客及投稿。
首先,在任何設計單位的商業(yè)運作上,投標都不會是主營項目。
投標的價值
“保底”這個名字起得很好,再肥也就是保你個底,也就是說發(fā)展商很擔心你,怕你忙里忙外最后連自己的底都不保,所以他給你“保底”,錢一定不多,因為就是個“底”,僅僅略表心意。真說不出是仁慈還是陰險。所以任何一個正常運作的設計單位,都不會依靠這個“底”來謀生。
什么樣的人做投標?
問題來了,一個不掙錢的項目由誰來做?除非項目很吸引人或是很重要,否則一定不是生產骨干更不會是大師來做。即使大師出現(xiàn),也一定是掛名的。一般都是一群剛畢業(yè)的年輕人,體力好,能熬夜,心比天高,命比紙薄。設計單位也樂得訓練一下新人。
設想一下,在一個一般的設計單位中,一個正常的設計骨干已經娶妻生子,在單位中多半還會擔任部分行政工作。這種人如果深入負責地參與項目,一年也就三五個、幾十萬平方米。如果再參與投標,估計腦力、體力都已經不濟了。更何況這種人一年幾十萬元的收入,何來閑心以投標為樂呢?
“設計投標”=“模型和表現(xiàn)圖”投標?
早在幾年前就覺得與其說是“設計投標”不如稱其為“模型和表現(xiàn)圖”投標。
如果有幾家單位肯冒著“底”都不保的危險做設計,當然會使出吃奶的勁。這其中,表現(xiàn)就越發(fā)顯得突出和重要了。
一般的透視還不成,最其碼得是個夜景;樹一定得是一水的椰子樹,高大威猛的那種;裙房一定是花崗或是大理,雕花的那種;群眾不能全是華人,一定得有幾個鬼佬,西裝筆挺,指手畫腳;天空還得有幾個氣球,掛滿了廣告,特商業(yè),特氣氛,近處拐角還得有個星巴克;不管是高架還是高速,道邊一定得有咖啡座,陽傘下全是俊男美女;水面得大,特清,底下有魚,上面有天鵝,不能是鴨子;街上全是跑車,最差也是奔馳,絕對不能有卡車和自行車;天空一定特藍,**朵朵,最好再有幾只自由翱翔的鴿子……
還有模型,現(xiàn)在的領導基本不看黑白圖,透視也就過過眼,最愛看的就是模型。但千萬不能真實表現(xiàn),那叫沒品味;可也不能太抽象,領導看不懂,最流行的是木頭。體量關系不重要,環(huán)境最重要,最好可以把底盤放大1.2倍,多種樹,多放水;一定得有燈光,便于領導向他的領導匯報……一個投標,說它三分設計、七分表現(xiàn)一點都不為過。
“概念”怪胎
國內地產界中“概念”絕對是一個怪胎。從來沒聽說哪個樓盤因為“概念”而好賣,即使想找一個能夠把“概念”從投標到建成貫穿始終的樓盤也很難,可是,“概念”很重要。
如果實在沒轍,以下供參考:項目一定要環(huán)保,特綠色;商業(yè)一定特繁榮,人滿為患;一定要把“以人為本”四個字用七遍以上;不管什么條件,地下的冷水、熱水全用上;住宅一定不能裝空調,光靠設計就能四季如春;辦公樓全是幕墻,八層皮,自己呼吸,特舒服;不管多大的樓,肯定能看到五百公里外的那座山和城市那頭的湖,這叫景觀房。
試想,這種投標,一個務實的、理性的建筑師必是回避的。
關于評委
不知道發(fā)展商怎么想,反正對現(xiàn)在大多數投標中所謂之“評委”的權威性和公證性表示懷疑。別人不敢說,自己就做過多次評委。人家把你請來,當真專家似的供著,好吃好喝招待著,臨走還有紅包,自然要識相一些。
首先要看招標是誰舉辦的,如果是政府,那一定要先摸清局長的意向;如果是開發(fā)商,那一定要先了解董事長的意思,不能給人家添亂;如果實在不明就里,又要先發(fā)言,那一定要先從城市談起,然后是文化,還可以涉獵一些建筑語言和空間情感的話題。
總之,一定要不知所云,云山霧罩,指東打西,顧左右而言他,結論還是要留給領導來下的。至于有些老專家,已經歇業(yè)十幾年,靠開評審會過活,我想組織者們自有評價,不用多言。
如果只是為了找一個好的設計師,投標還有意義否?
其實,建筑師也是靠畫圖過活的人,誰都不想冒不必要的風險。作為開發(fā)商,無非是想借助“投標”尋得一個好的設計師。在現(xiàn)今的社會,誰和誰都能拉得上關系,否則怎么叫“信息社會”。如果要想打聽一個設計師的水平,絕對不止投標一條道。先建立一個互相信任的關系,沒有哪個建筑師不掏心挖肺、當親爹親媽一樣地對待業(yè)主,何必走到與同行刀槍相見,蒙混業(yè)主這一步呢?
Tags:
作者:佚名
[]